瓷器,是我国最早做出口贸易的货品之一,我国生产的瓷器享誉全世界,世界也把中国比作瓷器之乡。中国的瓷器质地优良,品质极佳,而青花瓷则更是瓷器中的上品。“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这句歌词表达出青花瓷的优美又深受人们喜爱。
瓷器是由陶器演变过来的,中国的制陶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出土于大河村遗址的彩陶双连壶是现存发现的最古老的的连通器,现存于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瓷器是陶器的进一步升华,瓷器比陶器质地细腻,造型也更加丰富,但真正成为一件艺术品是发生在元代。
一、瓷器中的娇子,元青花
元青花分为白釉和青釉两大类,在制作工艺上,又分为蓝底白花、白底蓝花和青花釉里红三种。
其实青花瓷在唐宋时期已出现端倪,但真正成熟是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元青花开创了我国青花瓷的历史新纪元,元青花图案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瓷胎洁白,釉面温润如玉,元青花一开始就走向了顶峰,这与瓷器技艺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1、素胚勾勒,化泥土为艺术
元青花最早出产于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实际上是从青白瓷演变过来的。早在宋朝时期,青白瓷就在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开始烧制,并辐射带动到安徽、浙江、广西等广大地区,成为瓷器中的一大分支。
青白瓷釉色清白淡雅,胎质坚硬细密,色泽温润如玉,它与青花瓷的区别在于这是的青白瓷没有青花瓷那么多的花纹图案。但这一时期的青白瓷仍然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喜爱并出口到国外,《都城纪胜》、《岛夷志略》等书籍中都有记载。
青影是青白瓷的另一种称呼,“青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青影”——《饮流斋说瓷》。事实上,从这句古典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青白瓷无论在质地还是花纹工艺中都在向青花瓷发展,到了元朝,那么随着工艺的进步和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最终图案丰富的青花瓷取代了青白瓷,成为市场上主流的青花瓷器,元青花也就应运而生。
2、元青花赏析——神秘而极具东方美学
现存于世的元青花数量极少,有学者估测现存于世的真正的元青花不超过三百件。其实呢关于元青花的史料记载也是非常稀少的,实际上我们对于元代整个朝代的历史记录现存的都不多,现存的《元史》是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宋濂等人撰写的,至于元人当年没有记载还是被战争损毁了,就不得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元青花就显出几分神秘与珍贵了。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景德镇陶歌》。元青花造型典雅,极具中国传统美学。元青花在绘画中运用的线条、用笔、色彩等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在人物和山水画等瓷画的构图中表现更加明显。
比如,元青花中的玉壶春瓶,整个瓷器的造型如柳叶上的雨滴,摇摇欲坠。线条婉转游丝,瓶肩回收丝滑,不偏不倚,多之又少之则皆会少许多神气,瓶身植物绘画与瓶身造型结合,真乃巧夺天工,艺术中的极品。
“武德年称假玉,即今真玉未为奇”,元青花另一种美在它的天生丽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色在古代文化中就代表着出类拔萃的意思。青花瓷的出现,其本身就是在超越前者,这也是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元青花一出现就是精品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的传承。
青色在中国五行学说中代表着,活力、和谐,青花瓷与玉颜色相得益彰,而玉又有着中国文人品格的映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有着青底色的青花瓷深受国人的青睐。
二、元青花一出现就是精品的原因。
元青花的辉煌离不开烧制技艺的传承,更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元代疆域幅员辽阔,东西文化交融。社会各方面充斥着巨大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下,儒家文化的兼容并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元朝统治者积极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在这种社会地位相对偏下的社会环境中,元代的汉族文人努力地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历史背景下,兼容并蓄,不断创新,最终创造出独特的元文化,并影响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
1、社会文化大变革——东西方文化碰撞
元青花和唐宋的青花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在瓷器的花纹绘画上,观察元青花的花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花纹的图案有着很明显的波斯元素。其
实
元朝辽阔的疆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时中国的瓷器又是享誉全世界,在宋朝时期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而且中亚和西亚是贸易发展的主要交易地。
所以在元朝社会的变革下,瓷器的烧制更加注重贸易地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的吸收,使青花瓷在造型和图案工艺上有别于前朝,反过来又映衬出了元青花的特殊性,成为代表唐宋以来青花瓷制作工艺的新高度。
其实我们知道,元朝是第一个以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的朝代。事实上,青花瓷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精品来呢,这是跟青花瓷的烧制工艺有关系的。青花瓷是以钴料为原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的釉,这些步骤完成后,最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出窑后的瓷器,呈现出蓝色花纹的釉下瓷器。
但是这种花纹的瓷器,与传统的汉族文化风俗有些格格不入,“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者,且俗甚”——《格古要论》,因此一直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推进。直到元朝,蒙古等少数民族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青花瓷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时期,元青花,一跃成为瓷器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也成为瓷器中的精品。
2、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四方工匠来华
江西景德镇是当时青花瓷器的主要产地,景德镇,古称浮梁,《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的就是在景德镇这个地区。
元朝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工匠的地位,同时,在瓷都景德镇,还专门设立了官位制度,使景德镇再次成为官方的制瓷基地,“浮梁磁局,佚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瓷器”——《元史.百官制》。
元朝官方不仅重视官窑的建设,还非常注重工匠的培养,大批的汉人手工艺者被应征入朝,经过层层选拔,被分配到各大官窑,这些汉人工匠,继承了前朝的制瓷工艺,奠定了元青花的生产基础。
其实,官窑的用工量是非常大的,元朝的统治者不仅积极扶持国内的能工巧匠,还在国外广泛引进具有先进技艺的专业人员,比如,从尼泊尔来元的阿尼哥等人,这些国外工匠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雕刻。
外国工匠的绘画与雕刻工艺与国内传统工匠的制瓷工艺有机结合,使元青花的制作工艺得到极大地发展,就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的各方官窑,制瓷业得到蓬勃发展,据《浮梁县制》记载:“景德产佳瓷……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
各地区各民族的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各取所需,不断地融合,发展,创新,所创作的元青花横空出世,巧夺天工。
3、统治阶级的推进——巨额利润的诱惑
元朝的统治阶级使用的瓷器是很有限的,据《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代皇帝以镀金金属制品为御用餐具,”。其实可以看出元代统治者并没有对瓷器制品有过多的依赖,但是为什么还要这么积极的推进瓷器的发展呢。
元青花有着巨大的利润,这是元朝统治者推进青花瓷生产的主要动力,元青花在对外贸易中有着丰厚的利润。到现在为止,已在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伊朗、阿拉伯等中亚和西亚的国家发现元青花的遗迹,可见当时的元青花在国际舞台上是非常畅销的产品。外销瓷器订单量巨大,为官府带了巨额利润,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
元青花价格不菲,元朝时期,从事元青花制作的工匠多时可达上万人,经这些各国的工匠之手所创作的元青花造型典雅,绘画独特,因此在一问世就以瓷中精品著称,故而价格也是极其高昂的,据《格古要论》中记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者高”。
由此可见,虽时至明朝,元青花的价格依然不低。到现代社会元青花更是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中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会上的最高纪录,价格高达2.3亿人民币。
退市问题无疑是市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而退市环节的投资者保护问题则是投资者非常敏感的一个问题。毕竟退市涉及到千千万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虽然从表面上看,退市是对上市公司的一种处罚,但实际上投资者才是上市公司退市的最大受害者。毕竟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该募资的钱早就拿到了手上,而对于控股股东等重要股东来说,早就通过减持套现已赚得盆满钵满。所以退市对于它们来说影响不大,反倒是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则会因为上市公司股票的退市而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所以,如果退市不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话,那么投资者就是上市公司股票退市的最大受害者,因此投资者当然非常关心退市环节的投资者保护问题。
三、总结
被称为瓷器珍品的元青花一问世便成为精品,其实,我们分析看来,这与统治阶级的发展推进是分不开的。人才是推进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因为注重制瓷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使得元青花得以飞速发展。这说明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要想科技飞速发展,就一定要注意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元朝时期文化互相交融,东西文化碰撞,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现在社会文化碰撞更加激烈,面对各文化的入侵,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所长,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元史》
2.《岛夷志略》
3.《格古要论》股票怎么办理杠杆
青花瓷元青花景德镇元青瓷器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